子午流注开穴法是天人相应思想在中医治则中的体现,强调在用药或施针治疗时,应顺应天时而治。
十二经脉的气血在不同时间里有不同的流注盛衰节律,根据气血盛衰,掌握最适当的时机进行针刺,即为“逢时”,是针灸治疗的重要原则。
子午流注应用穴位和方法
1.应用穴位
子午流注应用穴位为五输穴和原穴之和,共六十六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分别为: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的腧穴。阴经的原穴为本经五输穴中的输穴;阳经则于 输穴之外另设一原穴。
原穴 ▲
2. 应用方法:
▶ 即时开穴 (中医子午流注在线开穴小程序 )
又称逢时开穴,指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即时推算开穴。即时开穴以时间作为选穴的唯一条件,难免忽略辨证、辨病以及腧穴的特异性,定时开穴弥补了之一缺陷。
▶ 定时开穴 ( 中医子午流注在线开穴小程序 )
又称择时开穴,是根据患者病症判断应选取的穴位,依据某一开穴方法所对应的开穴时间,预约患者就诊。此法兼顾辨证、辨病和腧穴的特异性,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选取配穴
子午流注针法选穴少,在推算出开穴(逢时或定时)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不同病症选取合适配穴:
(1)按配穴理论:如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等;
(2)按病变部位:选取病痛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
▶ 推算法
天干地支,最早应用于历法。天干有十,地支有十二,天干地支按顺序相互排配,为六十环周。天干地支均分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并再与五行划分相配。根据干支环周和阴阳五行配以十二经脉,即为纳甲法和纳子法。
干支推算,是子午流注开穴的重要环节之一,推算时应注意年、月、日,采用的历法不尽相同,包括年干支推算、月干支推算、日干支推算、时干支推算。子午流注开穴法包括纳甲法和纳子法,是分别根据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和地支时辰按时选穴的两种方法,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纳甲法:天干配十二经脉,是子午流注的纳甲法基础之一,也称纳干法、日干子午流注。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按时开穴的方法。使用时首先推算患者就诊的日、时干支,再根据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依次开。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纳甲法基本开穴规律
1.阳进阴退开井穴;
2.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经生经、穴生;
3.逢输过原;
4.日干重现,则气纳三焦、血归包络。
纳子法:地支配十二经脉,是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基础之一,也称纳支法、时支子午流注。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脉的地支时辰五输穴母子相生规律,按病症虚实进行选穴的方法。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纳子法开穴法:
1.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法;
2.异经补母泻子取穴法;
3.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4.按时循经取穴法。
▶ 毫针刺法
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施术前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舒适的体位,并进行消毒,施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进针方法、针刺角度和方向、行针手法、留针时间及出针方法,正确预防和处理常见的针刺异常情况,并注意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针具选择 :应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毫针。
体位选择: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常用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消毒:针具、接触物和术者手指严格消毒。
常见针刺异常情况包括:晕针、滞针、弯针、折针及出血和皮下水肿,应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
禁忌:
(1)饥饿、饱食、饮酒、愤怒、受惊、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行毫针针刺治疗;
(2)体质虚弱、气血亏虚者,针感不宜过强,应采取卧位针刺治疗,避免发生晕针等现象;
(3)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
(4)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5)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或对胎孕反应敏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至阴等),禁止针刺;
(7)患有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皮肤溃疡、皮肤肿瘤者,不应在患部直接针刺;
(8)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禁用针刺;
(9)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I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云南中医。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