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慢慢觉得,潮和时尚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无意间的穿搭,很真实的传达一些东西,它就是时尚的。在捕捉老年人穿搭的时候,我首先会看他的鞋子,这是整体搭配上很重要的元素。
我把照片传到微博之后,最初也没什么人看。后来一个粉丝数还挺多的博主点赞推荐了我的微博,才慢慢被网友关注。我看到微博下面有评论说,这种照片一看就是上海街头,不太可能是在北京。北京连年轻人都很土,冬天裹个羽绒服就出门了,谁管你穿搭。
我在线下也做过几次展览,大部分来看展的是年轻人,也有一些老年人来看,觉得蛮新奇。在做第二次展览之前,我得把东西搬到那个地方,就事先把展览架放在了小区门口,没想到吸引了一些很特别的观众,有送快递的小哥,还有小区保安,做打扫的阿姨。
有时候觉得,这个东西可能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但10年后,20年后再看就有不一样的意义了,它记录了时代的一个边角。
(一位网友说:这个微博真神奇,让我想起了奶奶那些漂亮衣裳。老人家其实很在意自己穿什么,因为总归还是要体面,但是又不会太过于追赶潮流,所以你看不到统一的范式。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潮流前线,真正按照自己喜好审美放开了穿衣服的那群人。)
我在古着店做过一次摄影展览,除了常规的放在展架上的照片,我还放入了一部iPhone4s手机。第一是觉得全部是照片的展览有点单一,想用一些数码的影像来展示,有点装置艺术的意思。另外我们确实也进入到用手机摄影的时代了,我那些照片大部分也是用手机拍的。
在这部旧手机上,我会展示微博更新的最后一张照片。这个展览还在持续,这个手机界面上的照片也在不断更新。
我一直想做点不一样的事,高中都没有读完就从学校离开了。当时很喜欢摄影,觉得不上大学也没什么,还不如直接去做摄影师。我第一份工作是16岁,在家乡一个影楼做婚纱摄影。做了一段时间发现挺无聊的,你给每一对情侣都摆同样的动作,在相同的角度给他们拍照,非常重复。大概不到一年我就到上海来了。
但上海的生活也一点不轻松。我2008年刚到这座城市的工作是给一家公司的摄影师做助理,包吃包住,每天早上8点上班。如果晚上8点下班的话就非常开心,因为那天只需要上12小时班,如果10点下班就还好,大部分情况下会更晚。那家公司很多时候在拍产品广告,我每天实际上做的工作是在搬东西,那些要拍照的家具都得我们搬。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堵车,我就有时间好好睡一觉了。
现在我是自由摄影师,偶尔拍拍广告,也有自己的淘宝店,虽然没有赚很多钱,但好在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有时候我觉得拍摄街头老年人跟我有很多时间有关。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每天觉都不够睡,然后赶着公交地铁去上班,根本不会留意旁边还有这些老年人,更没心思拍照。
我父母的穿衣风格很正经,和其他无数个普普通通的父母一样,所以之前他们不太理解我穿衣服的风格,闹不明白怎么头发又变黄了,他们也会催我找对象,赶紧结婚。以前我不太让他们安心,后来我在古着店的那次展览被写成了推文,发给他们看,我爸没什么反应,我妈觉得挺好的。我说我的目的也不是关注老年人引起什么社会话题,就是想从老年人服装这块,做点记录。我妈说,关注服装也是等于在关注老年人,后来想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